26 December 2010

“Kong U仔”的生存之道

一所世界頂尖的大學,會是怎樣的樣子呢?一所頂尖大學的大學生又是甚麼樣子的呢?我帶這個問號,到香港大學去看看。QS泰晤士全球大學排行榜上的亞洲第一、全球廿一,單單是這樣的排名,便足夠讓人對港大感到好奇了,不是嗎?
港大校園本部座落在香港島西部的薄扶林道以東。10月28日,2010年港大開放日前夕,港大圖書館二樓很安靜。玻璃窗外是摩天樓都市風景圖,幾乎每個位子上都有人。是的,香港很小,人很多,位子不夠,是很競爭的。
一個上午在校園內逛一圈,直覺港大就是香港的縮影。這所大學很有活力,即使在這樣安靜的圖書館,仍能感受到學習躍動的氣魄。
有人說它像LSE倫敦經濟學院,是城市化大學,也許校園規模小,更不像印象中的象牙塔。這裡沒有北大的未名湖,沒有東京大學的赤門這樣的國家重要古蹟,有的是一棟棟紀念捐贈者而命名的大樓:鈕魯詩樓、莊月明樓、鄧志昂樓、馮平山樓、梁銶琚樓、周亦卿樓……
一個系院一棟樓,僅僅就是一棟,一應俱全。最有人文氣息的該數本部大樓,秋天時坐在凳子上看雲和枝椏的光影,可能你坐過的地方張愛玲也曾經坐過。有了這樣的想像,這個系所更顯詩意。
拜訪一所大學,圖書館是不能不去的。圖書館、實驗室、講堂,構建成大學學術風景圖。如今我在港大圖書館,讀《熱戀建築──與75位香港資深建築師的對話》,追訪幾位港大最早期的建築系畢業生。書中有此句:“一位建築師得到的最高榮譽,不一定是甚麼建築大獎,而是當中的人因你的建築而受益,因你的建築而感動。” 若改成“一所大學得到的最高榮譽,不一定是甚麼排名大獎,而是當中的人因你的教學而受益,因你的教育而感動。”不曉得港大有給學生這樣的感動嗎?
競爭太大,絕不能慢慢來
港大生自稱“Kong U仔”,稱呼裡頭藏有身為港大人的榮耀。大馬留學生邱宗佑(19歲)、林行貴(21歲)都是Kong U仔,他們有一友人,來自大陸深圳的劉日文,都是會計金融系的學生。一席閒聊下來便發現了,港大給他們最大的“感動”,莫過於提高了他們作為港大生的生存競爭力。(如果這能算感動的話。)
邱宗佑才到港大兩個月。“我沒來過香港,想像大學自由而輕鬆,但港大,只能用一個字形容:快!時間太少,要做的事、要消化的知識卻很多。你要提高生產力,要work smart,絕不能再慢慢來,有想過太難了不如放棄,經父母鼓勵,總算適應下來。只要懂得善用時間,你可以做的事情還真多。”
這些競爭的壓力,一部份來自於中國來的高材生。據說大陸生在香港的大學都是出了名“牛”的,他們在學習上真的很拼。港大錄取的都是高材生,像廣東省,是前400名。是多少人的前400?答案是:600,000!才“有可能”考進港大!
林行貴說:“是啊!講堂裡坐在前面第一排的學生,一定是從大陸來的。他們讀書很拼命,根基打很穩,成績一級棒!現在放在同一平台競爭,以馬來西亞中學課程程度,便絲毫鬆懈不得。時間那麼少,要做的事那麼多,你要學會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。”港大本科學位評分制,是依整體表現分等級,這無形中給了學生壓力。
改制4年,提昇長遠競爭力
再加上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,能在港大唸金融,前方無餘就是無數扇通往國際經貿或金融機構的大門。劉日文坦承,當初選港大的確存有“功利性的因素”:“就是將來找工或唸研究所會容易一點。”
他們的dream job,當然就是加入中環價值指標的IFC,國際金融中心裡頭的投資銀行,據說入行基薪是4萬港元(約1萬6000令吉),工作時間是早上9點至凌晨1點。港大生都說只要能進到,可有青春作籌碼!
他們是大一還有閒,大二要實習,大三找工作,時間容不得你拖延。實習時,金融系學生已有最高紀錄領月薪1萬5000令吉!Kong U仔說:“雖然不能以薪酬數字稱英雄,但想來也是許多人所渴望的工作機會。今天的職場,對手愈來愈強,機會也愈來愈少。”
要爭取出線機會,CGPA至少就要過三,競爭力要比別人強,三年裡要積累充足的資糧,出去才能與人競爭。所以在港大求學,第一個學期是最辛苦的,因為要適應這裡的快速度、高成效。
港大生一直有一個習俗,每個期末考,都會先來個“過三”儀式,學生會在飯後集體揮春,互相祝福考試積分要過3.0。還要斬西瓜和燒豬,要一刀斷的!壓力吧!
港大畢業生林沛理刊登在亞洲周刊的“香港大學的尷尬”一文中說:“厭倦看到關於港大畢業生在社會上怎樣出人頭地的消息。大學除了有它的功能性之外,還應有其更高的目標,倘若香港的最高學府裡的飽學之士,對千瘡百孔的社會問題噤若寒蟬、視若無睹,那是不是一件應該令人覺得尷尬,甚至慚愧的事情?”(其實,這何止是港大才有的尷尬?)
的確,大學該不該成為職業培訓所永遠是個沒完了的辯題,這樣的培訓體制下,港大無可否認一定是栽培出了企業競相拉攏的頂尖人才!但是Kong U仔也都知道:“這樣的體制,是有缺陷的。港大可能栽培出最高薪資排行榜上的畢業生,但就欠缺了像哈佛、耶魯那樣的人文風貌。”
針對“人文教育在現代大學中的位序”,港大校長徐立之受訪時說:“港大要培訓的是未來的領導人才,希望學生學到知識將來能應用。我們給學生很多的自由,沒有太多的管制,但也的而確切,有時候學生‘很現實’,這種競爭的學習氛圍不是校方刻意去製造出來的校園文化。我們不能去改變,但希望能影響。”
徐立之勸勉學生,在大學儘量吸收可學之識。“除了學業,不要忘記,有時在課堂外所學要比課堂內多。港大希望學生都有信心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、懂得怎樣去學習。全人的訓練很重要。開學時我跟同學說,誰考第一,不重要啊!”
港大已從今年起逐步從3年制全面改成4年制,目標之一就是希望Kong U仔不要只拼學業成績,還要多修通識、跨系選修或到海外大學進行交換計劃,提高全方位能力,讓競爭力“更長遠一些”。而且90後的孩子,資訊的掌握和運用比教授講師快而好,大學課程也得與時並進。
精英教育入學門檻高
港大的選科自由度是相當高的。通識科方面,像來自孟加拉的一年級生Muntasir就選了“日常生活中的電子”和“愛情、婚姻和性”。這些選課給了他學習的樂趣。他說:“大學畢業後終將面對現實的人生,這些百餘兩百人一起上的選修課打開了我的視野,通過討論我看見了其他人的思考模式以及如何把訊息變成想法。”
除了通識科有彈性,學費是吸引外國留學生的原因之一。醫學院5年20萬令吉的學費,對醫學院二年級生譚雯儀(馬來西亞留學生)來說“很便宜”,留在大馬的私立大學醫學院5年也要35萬至45萬令吉呢。香港只有兩所大學有醫學院,能進到的都是top mind,每年錄取160人,跟大馬的醫學院一樣難擠。她那一屆只有3名大馬生,2010年這一屆則只有兩個新生。
宿舍活動提昇軟實力
學生宿舍形成的文化,在Kong U仔的生活裡占主要的部份。港大有11棟宿舍樓,最早的是聖約翰宿舍,建於1912年,也是港大的第一所宿舍,有最濃厚的宿舍文化。每個港大生都以身為St.John人為榮。他們是運動賽Malayan cup常年杯長勝軍。Kong U仔有句話說:“除了馬來人杯,宇宙間沒幾件事能讓我們這麼眾志成城。”Kong U仔的舍堂意識很強,傳統舍堂對壘,場面甚為壯觀。
宿生會(Hall Association)會籌備很多活動,例如剛開學的迎新營、與其他宿舍比拼的球類比賽、高桌晚宴(High Table Dinner)等。住在同一層的宿生通常也會自行組織一些聚會,如一同出外吃晚餐、看電影、糖水會、玩電子遊戲機。
我隨林行貴和他的朋友曾淑雯穿行在St.John宿舍的各個樓層間,亦能感受到宿舍生充實又豐富的生活。但見各個小房都有自己的佈置,而且都不上鎖,有的電腦還在開啟狀態,主人卻不在。他們也可隨手推開熟朋友的房,看看有人在嗎?那是對舍友的一種信任和親密態度。
【港大基本資料】
⊙港大有10學院:
1.建築學院
2.文學院
3.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
4.牙醫學院
5.教育學院
6.工程學院
7.法律學院
8.醫學院
9.理學院
10.社會科學學院
⊙2009/2010學生就讀人數
研究生:10,550
本科生:11,589
總人數:22,139
教職員:6,457
【後記】百年的尋覓
兩天之行,怎能把一所大學看清楚?但總算看出了一個雛型。港大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,成立於1911年,但100周年校慶在即,它亦是在學術象牙塔與為社會服務的角色裡尋找自己的平衡點。而,能在一個步伐這麼快速的國際都會讀大學,想來還是不錯的。至少,思想打開了,步伐快了,看自己時不同,看世界的時候自然也就不一樣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